宁夏政协助力推动清泉暖流公益项目落地宁夏

时间:2025-09-26 来源:华兴时报

“听到,很清楚!”9月26日,清晰听到外界声音的小香惊喜万分。今年19岁的小香是宁夏的一名听障人士,她在12岁时出现听力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而数十万元的手术费如一座大山横亘,让这个困难的家庭束手无策。今年9月,受益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与自治区残联共同发起的“清泉暖流公益慈善行”项目,小香和50名宁夏听障人士免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恢复了听力,重燃生活希望。

受助者赴沪救治。

“‘清泉暖流公益慈善行’项目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在全国开展的一项重要公益慈善活动,旨在传递人道主义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尊老扶残助残力量,推动构建更加包容、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这次在宁夏得以顺利地开展这个公益助残项目,离不开宁夏政协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推动。”9月26日,“清泉暖流公益慈善行”项目执行主任李静说道。据了解,李静作为一名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人士,多年来她一直密切关注着各地群众最关切的需求和困难,并得到了宁夏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马宇桢的帮助,积极协调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助力,用爱心为最需要的群众送去温暖。

认真聆听术前筛查注意事项。

本届政协积极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构建多方协同的“服务为民”体系,形成“党组部署、领导带头、专委会组织、委员积极履职”的工作格局。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宁夏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有效发挥平台作用,联系宁夏卫健委和相关医院,让项目主办方和受助群众更精准地实现对接,让有需要、有困难的群众放心、安心地参与该项目。

有序开展免费术前检查,为植入术做好准备。

项目落地宁夏后,宁夏残联积极主动对接,高效开展筛查工作,第一时间为项目主办方提供了受助者名单。9月22日凌晨5时,固原市原州区残联服务中心前已人头攒动。16名听障人士在相关人员全程陪同下启程,乘坐专车前往300公里外的银川市中医医院金凤分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当日上午,16名受助者顺利完成各项检测和评估。当晚,首批受助者搭乘航班飞赴上海,入住项目合作医院,随后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受助者感谢医护人员和项目主办方并赠送锦旗。

李静介绍,该项目不仅为符合条件者提供包含人工耳蜗设备、植入手术、康复训练及全程食宿交通的全免费医疗支持,还将持续覆盖从西北内陆到东部沿海的完整救治路径,让沪宁两地的慈善公益力量联系得更紧密。受助者家庭代表、小香的父亲说:“项目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安排全免费治疗,连陪护家属的机票食宿都包含,让我们切实感到了社会的温暖。”

“本次公益慈善项目主要面向17岁以上的听障困难群体,因为这部分群体在复听的道路上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李静介绍,项目主要采取分层救助,对低保及监测户家庭实行医保报销后费用全免,并承担患者及1名陪护全部非医疗开支;一般家庭可获得手术总费用10%补贴及同等非医疗支持。”她介绍,首期已有50余名宁夏听障者通过该项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成功完成植入手术,积累了成熟的医疗执行经验。李静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术后患者群聊记录,一条患者留言写道:“我现在能听到流水声、电机声等等,坐在公交上能听到下一站报站。还在慢慢地适应,有点好奇和兴奋。”声音重启的体验,为即将手术的新受助者提供了康复参照。根据既定流程,首批受助者9月25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还将接受两周专业康复训练,项目配备的手语翻译团队将全程协助开展声音辨识、言语表达等定制化课程。国庆节后,该项目还将为后续的受助者施行免费植入术。

“救助链条正在闭环运行。首批患者术后返宁后,将择期举办患者语言训练与听力康复训练培训班,患者的培训费、吃住培训费由清泉暖流项目承担,减轻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宁夏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筛查启程、手术治疗、康复适应及就业衔接串联为一个完整的闭环,确保受助者从听见声音走向融入社会。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早报/每日早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来源标注为每日早报/每日早报网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来信告知,获取授权。转载请标明出处。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mrzbwx@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