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新时代画卷·决战决胜“十四五”)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等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驶向山东青岛邮轮母港。杨雪梅摄(影像中国)
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新华社记者 连 振摄
浙江省杭州市,南航国产C919客机从萧山国际机场起飞,飞往广东广州。C919实现从首飞到首航,再到常态化商业运营,目前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1000架。龙 巍摄(影像中国)
在河北雄安新区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一家科技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调试巡检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深中通道。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湖北省襄阳市,在一家车企的总装车间里,新能源汽车有序装配下线。谢 勇摄(影像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宋卫星摄(人民视觉)
国外游客在上海市田子坊的商店里挑选商品。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摄
陕西省西安市,满载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杨静龙摄(影像中国)
贵州省晴隆县,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支持的一家蛋鸡养殖场内,工人在分拣鸡蛋。贾 智摄(影像中国)
包邮服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逐步扩展。图为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村民在邮政代投点取快递。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江苏省扬州市,居民在改造后的小区广场上锻炼身体。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韩春瑶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大台阶,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2024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东部地区产业、技术、资金等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紧密结合,“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比重超七成。
绿色成为发展底色。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东西南北中。我国已成为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截至2024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我们将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更加磅礴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