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智慧光伏创新专利 绿色能源科技助农”项目团队获悉,该团队成功当选由北京市教工委、教委评选的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团队。
团队以“智慧光伏 创新育菌”为核心,凭借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效,为绿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该团队在技术研发上成果丰硕,自主攻克多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相关技术方案已落地多项实际应用案例,在多地食用菌种植场景中展现出显著实用价值。
为确保技术适配不同地区种植需求,团队前期开展了密集的实地调研工作。成员分赴山东、甘肃、北京、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等多个省份及地区,深入当地食用菌种植大棚,围绕菌类作物的区域种植模式、现有技术应用、实际产量水平及产业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等,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考察与访谈。
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对传统蘑菇种植棚的技术革新,将传统棚布替换为光伏板,并集成太阳能隔温玻璃,搭配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控温系统与检测系统,可精准维持蘑菇生长所需的恒温恒湿环境,彻底打破季节限制,实现蘑菇四季高效种植。该绿色农业方案不仅能显著提升蘑菇产量,还能有效降低种植过程中的能耗,达成农户增收与生态环保的协同发展。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针对性解决了技术落地中的关键难题,针对不同大棚结构适配困难的问题,创新采用柔性光伏板拼接法,灵活设计安装方案;面对部分大棚承重能力较弱的情况,选用轻便光伏板,降低设施负载;通过电脑系统检测法,以智能化手段实时监控光伏板运行状态,精准定位污染区域,大幅降低人工运维难度与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技术方案的普适性。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光伏蘑菇棚与传统蘑菇种植棚的竞争差异,主要源于资源利用模式、经济性特征及政策环境的不同,需从技术、市场、战略三个层面进行系统性分析。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光伏蘑菇棚依托光伏发电技术,具备多重优势。
在生态环保层面,光伏发电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较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大幅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无需大量水资源用于冷却及废水排放,既能改善农业地区空气质量,又能节约宝贵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此外,光伏板使用寿命长,材料可回收利用,有助于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在经济与社会效益层面,农业应用光伏发电可显著降低生产用电成本,且太阳能发电设备运维成本较低,长期来看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乡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光伏发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乡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不仅拓宽了村民就业选择,还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了乡村居民就业竞争力,助力乡村经济多元化与转型升级。
据团队介绍,光伏发电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性,且兼具永久性、灵活性优势,寿命长且维护成本低,是适配农业生产的理想能源选择。
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技术方案,推动智慧光伏蘑菇种植技术在更多地区落地,为乡村振兴与绿色农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作者:李亚琦 顾芮 郑可心 孙艺萌)